当前位置:燕窝的功效与作用-即炖燕窝-即食燕窝健康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是最好的心理援助
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是最好的心理援助
2022-10-09

“心理治疗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8月23日上午,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一间阶梯教室内,面对200多位灾区心理重建的志愿者,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送给大家四个字:“以心为本。”来自山西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在什邡灾区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阴影。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志愿者成员与大家分享了在灾区工作的心得,每一位听众都被深深吸引。这个民间心理救援组织在震后仅一周便到达了四川灾区,先后在德阳东汽和绵阳北川中学建立了“心灵花园工作站”,投入近200人次进行专业的心理援助,并坚守至今。

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是最好的心理援助――

“伙伴”们找到了心灵港湾

8月19日,绵阳长虹培训中心,北川中学复课点。心灵花园工作站从5月18日入驻,刚好过去3个月。

上午10点过,高一女生邓茜跑进“心灵花园工作站”,志愿者陈韬正在打扫清洁,录音机里放着轻快的流行歌曲。在板房教室一角,放着一个用于心理治疗的简易沙盘,墙上挂着几幅同学们画的画,画的是未来北川中学的模样。

邓茜很随便地同陈韬打招呼。快开学了,她每天都会到心灵花园来。“这里很有趣,能和哥哥姐姐聊天玩,还可以看书听音乐”。

邓茜家的房子地震中全垮了,而全班40个同学,只活下来26个。对于邓茜这样的孩子,心灵花园就是一个心灵港湾:有的孩子喜欢围坐在一起,杀几盘象棋;有的孩子喜欢蹲在沙盘旁摆弄玩具;有的喜欢拉上心理辅导老师,说个没完。

志愿者陈韬是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这段时间是暑期,心灵花园为留下的孩子举办游戏活动、播放影碟、组织英语夏令营。在陈韬看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就是最好的心理援助。

当天,大部分工作站成员都去北川县城了,他们陪孩子回去祭奠亲人。在废墟旁点燃思念,北川人特别看重百日祭祀。

20日,去云南开会的心灵花园工作站的发起人申荷永和他的妻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高岚――回到了北川中学,回到了朝夕相处的伙伴(他们称同学们为“伙伴”)中间。

开学在即,有很多工作需要抓紧进行:伙伴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新生怎样适应板房生活?心灵花园工作站已经制定了工作计划。

会和北川中学一道坚守,至少3年――

从拒绝接纳到获取信任

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申荷永和高岚就坐不住了。第二天,他们决定从自己带的心理学硕士生、博士生中招募志愿者奔赴灾区。

5月17日,夫妇二人带着10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直奔德阳。听说北川中学幸存学生被转移到绵阳,他们连忙赶到绵阳九洲体育馆。

但是,校方谢绝了他们。此前,北川中学的孩子们已经经历了好几次心理辅导,有的志愿者像走马灯,有的则要学生填写冷冰冰的调查问卷,卷中甚至问道“地震后你是否有过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看得孩子们心惊。就在交涉时,高岚注意到了这样一幕:

某心理团体的“专家”给一个男孩做心理辅导,要他给天堂的妈妈写封信。孩子趴在地铺上,默默地给妈妈写信。10多分钟过去后,孩子的信写完了,这位“专家”看了一下就把信撕了,转身就走,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刻,男孩拿着被撕了一页的作业本,呆呆地跪在那里,眼里满是失望。

高岚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她跪下身接近这个悲伤的孩子,看到孩子受伤的手臂,于是拿出碘酒为他擦拭,“疼吗?”孩子回答说:“不疼……”慢慢地,她跟孩子交流起来。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做起了游戏。

校长刘亚春和几位老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刘校长含泪对申荷永说:“感谢你们过来工作,实际上,我们的孩子非常需要心理辅导。”

申荷永说:“我们会和北川中学一道,至少三年。”

整整3个多月,这支民间心理救援团队一直和心灵备受伤害的孩子们一起,承受余震的威胁、泄洪撤退的慌乱、复学延考的压力和停水停电露宿的艰辛。

2年内,建立100多个“心灵花园工作站”――

心理重建才刚刚开始

灾区安置之初,北川中学帐篷有限。每天早上,心灵花园工作站大部分人要从德阳东汽安置点的帐篷坐车赶往绵阳北川中学,一直工作到晚上孩子们睡了才走。

6月9日凌晨,在绵阳前往德阳的途中,担任司机的一位普通的心理援助志愿者、46岁的老板雷达,不幸遭遇车祸遇难,就这样倒在了灾区,永远地走了。

雷达走了,更坚定了申荷永和他的团队的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常有朋友劝他们“功成而退”。而在心灵花园的志愿者们看来,按照灾难心理学理论,真正的灾后心理压力综合症往往在3个月的时候才趋于明显。

“这依然是灾区最严峻的时刻。”申荷永在7月27日的博客日志中写到:我们受难的同胞,此刻依然需要真诚而实在的心理援助,灾区的心理重建才刚刚开始。

夫妇俩开始为“心灵花园:四川震区心理重建公益项目”四处奔波,他们的目标是:在1至2年内,在灾区陆续建立100多个心灵花园工作站。

高岚的手机上有一则“伙伴”暑期的留言:“空荡荡的校园让我们体会了离别的伤感,走了,离开了,才发现有你们在我的世界很重要……”

“这正是我们留守的理由。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我们就会陪着他们。”高岚说。

动态

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发到重灾区

21日,记者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从本月中旬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陆续将2000册《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分发给重灾区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从业者。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编写,编审人员多数为国内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的知名专家,所有编写者均亲历了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现场,对不同目标人群实施了心理危机干预。

背景

――团省委组织输送了23个省市、40余支“12355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和其它社会团体的心理援助专家团队,496名心理援助专家先后奔赴18个重灾区参与援助活动。

―省教育厅组织了来自灾区的5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四川灾区中小学心理康复骨干教师培训班。近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卫生厅下发了《四川省地震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

人物

用朋友情抚慰受伤心灵

黑色布包上绣着两朵精美的小花,右上角用红线绣着“5?12汶川”的字样。地震过去已3个多月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邓红教授,仍然随身挎着这个布包,“因为它漂亮有特色,更因为这个包上的花儿是受灾群众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5月16日,邓红教授赶赴双流黄龙溪镇安置点。经历了生死浩劫的人们,或多或少出现了木讷、紧张、焦虑、回避等症状,在心理学上这种症状称为“急性应激障碍”。

一个男子讲述了他的地震经历:母亲、老婆、儿子全在地震中丧生了,他在无比悲痛中十几天没合眼,不知疲倦地帮助抢救伤员,随时处在焦虑和亢奋之中。“在安置点像这样症状的人很多,他们未意识到自己需要‘看病’,但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是必须的”。

邓红教授在心理干预中发现不少人很排斥心理治疗。“后来我们也转换角色,不用‘正儿八经’的治疗方法,真诚地与他们沟通,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

一次偶然的机会,心理治疗队发现一些羌族妇女闲来无事爱绣花朵。于是邓红和同事决定采用行为疗法和艺术疗法,“用绣花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不经意之间提到以前他们回避的问题,比起单纯的问话法效果好很多。”邓红又帮她们的羌绣找销路,安置点的人们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黄龙溪暂时安置点将在不久后取消,邓红教授又开始忙碌于各个安置点心理康复服务系统的建设。“心理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持续下去需要更大的考验”。